甄荣典:“新劳动运动旗手”

2021-06-10 10:17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山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郭倩 视频 赵晨萍

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

每当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特别指出甄荣典是“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之子甄建民都激动不已。他说,“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炮弹大王’,曾有黄崖洞兵工厂的经历。可是具体做了什么事情,父亲很少讲。”

2018年,甄建民随太行军工后代“重走父辈路”红色旅游活动来到黄崖洞,亲身体验了解父辈的经历。难以想象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们怎样把沉重的机器设备搬运上山,以最快的速度建厂,生产出更多的枪炮弹药。他们克服困难,超负荷地奉献和透支着生命。甄建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这种力量来源于父辈的追求和信仰。

甄建民的父亲甄荣典,是抗战时期威名远扬的八路军总部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涌现出的“新劳动运动旗手”,是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炮弹最多的“炮弹大王”,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兵工战线上18名劳动英雄之一,是无数人民兵工英雄灿烂星河中一颗闪亮的星……

1916年2月,甄荣典出生在河北省唐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家乡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童年的甄荣典是在“糠菜半年粮,十年九年荒”的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为了帮助父亲养家,16岁的甄荣典只好去给地主扛活、当雇工,受尽了剥削压迫。1937年9月,八路军骑兵队开到唐县,唐县人民得到解放。21岁的甄荣典担任村里的青年队长。

1940年,土改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斗地主、分田地,点亮了甄荣典的心灵。一向被别人看不起的穷孩子,一眨眼的工夫就参加了共产党。面对党旗,甄荣典举起拳头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同年7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派他和另外几十名青年赴延安。但由于百团大战,中途情况有了变化,八路军总部调他们到太行山八路军军工部兵工厂工作。甄荣典来到了有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当了一名专车炮弹外圆的车工。

车炮弹外圆是很累的活,弹体是白口铁,特别难操作。有的工人干两三个月就顶不住了,要求换工种。但甄荣典想:“如果一换人,就得从头学习生产技术,那要误多少工?少误工,多生产一发炮弹,前方就能多消灭几个敌人,我们的战士就会少流血。”于是,他一直坚守在车工岗位上。为了多造炮弹,他双手磨出一层厚厚的茧子,厚得连筷子也拿不稳。甄荣典每天早早来到工房,把准备工作做好,认真向师傅们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独立操作。

1940年10月,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开始了疯狂的袭击扫荡,黄崖洞兵工厂更是敌人的“眼中钉”。从10月开始,日军先后多次调兵偷袭、强攻、围困工厂。1941年11月底,日军坂垣师团出动5000余人,兵分多路进犯黄崖洞。形势所迫,上级要求全厂开始转移。    

转移那天,天气阴冷,寒气袭人;雨夹着雪,雪带着雨,1000余人的队伍静静地走着,只有甄荣典这些年轻后生们人拉肩扛搬动机器的声音,“吭哧,吭哧”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那时24岁的甄荣典总是抢着抬运大件,把机器分散转移到附近一带的山谷里,埋在河滩里、水渠底,甚至是日军必经的大道上等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日军进入兵工厂内,一见扑了空,气急败坏地放火烧毁了厂房。虽然厂房大部分被烧,但由于隐藏得好,机器全保住了。打退了敌人,上级要求迅速恢复生产,限期40天内开工。甄荣典和工友们日夜苦干,只用了18天就重新让机器运转了起来。

1941年12月底,敌人又来袭击黄崖洞,甄荣典和工友们撤退前掩埋机器时,由于是寒冬腊月地冻三尺不好挖,就找了民工在机房附近挖了几个防空洞,但因保密不严,埋藏在防空洞内的机器被日军炸得七零八碎。甄荣典和工友们硬是将破损严重的机床先拼凑对接上,再用道轨上下夹持好,最后用螺丝拧紧;没有床脚,就用板凳代替;车床机头没法修,就用塔轮、皮带轮安上轴顶替,又把工房搬到漳河边,利用水车代替人力。砂轮、刀具用废了,甄荣典上山采来砂石制成土砂轮,道轨钢上焊上锋钢制成土刀具……就这样,通过甄荣典和工友们的不懈努力,黄崖洞兵工厂的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1942年,军工部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以提高工效、多造武器、支援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军工大生产和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甄荣典以满腔的热情和忘我的干劲投入劳动竞赛中。

他不顾劳累和饥饿,一门心思在车床旁车炮弹的外圆,一天60颗,一天100颗,一天300颗……大家互相挑战,你追我赶。1943年的前半年,不服输的甄荣典创造精益方法,把车炮弹外圆的工艺提高到了新水平,创造出1分15秒车一颗炮弹,一天生产480颗的纪录。

1943年8月,甄荣典出席晋冀鲁豫边区总工会“新劳动者旗手竞选和表彰大会”,获得“新劳动者旗手”第一名,被誉为“炮弹大王”。

1945年,军工部新成立了一座八二炮弹厂(军工部六厂)。开工20多天,产量一直很低。当时,甄荣典刚到军工部实验所学习。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去。临危受命的甄荣典来到工厂后,处处以身作则,团结老师傅、鼓励年轻人,与工友们钻研业务、改造工具……经过不懈努力,不仅甄荣典自己创造了新纪录,其他工人的产量也不断攀升。军工部的领导竖起了大拇指赞扬他:“甄荣典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搞得呱呱叫!”

1947年,在军工部开展的“创造刘伯承工厂运动”中,甄荣典荣立一次大功、两次小功,获得“英雄本色”锦旗。1948年,他以中国青工代表的身份,前往波兰华沙,出席了世界青工代表会议,为中国工人阶级争了光。

1950年9月25日,甄荣典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

之后,甄荣典先后任华北兵工工会主席、太原市总工会和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甄荣典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第六届、第九届执行委员和第六届、第八届候补委员。

2000年3月5日,甄荣典在太原病逝,走完了他的人生里程,但他光辉而不平凡的业绩和高尚的品格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