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田: “矿山铁人”是这样炼成的

2021-06-28 12:47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 陈秋莲 视频 记者李建军

【铭刻】

亢龙田(1954.2—2011.11),山西省原平市人,1978年起,先后在西山煤电集团下属的官地矿、西曲矿和集团安监局监察处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57岁时因病去世。在井下工作25年,他年均出勤在350天以上,19次带头排险,多次受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诸多荣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矿山铁人”称号,是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036.png

东出太原绕城高速,经二广高速,小汽车奔驰两个小时后,拐进原平市崞阳镇的一处小院落。

院子里,南北几间半新的平房,中间有一小片菜地,小葱、黄瓜苗、西红柿苗正绿得葱茏。

“这是我十多年前张罗盖起的房子,盖房期间的几个月他都没顾上回来看一眼。几十年来他没日没夜地忙,退休后回老家养老一直是他的心愿,但是他没等到退休就没了……”亢龙田爱人曹春梅平时快人快语,可现在的语气渐渐缓了下来,陷入了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中。

井下25年,他年均出勤350天以上,出义务工900个以上

亢龙田1954年2月出生在原平市崞阳镇一个农民家庭。他12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父亲的早逝让亢龙田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计的担子,同时培养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向困难低头的倔犟劲。

1978年12月,当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时,“幸运之神”也向亢龙田展开了热情的双臂。他被西山煤电集团(原西山矿务局)招收为官地矿一采区工人。从此,亢龙田开始了25年的井下一线生涯。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亢龙田就深深地爱上并全身心地投入这份工作,全年没有休息一天,上了满满365个班,成为全矿新工人中出勤次数最多者。

这年的最后一天是亢龙田最风光、最幸福的时刻:上午矿上召开庆功大会,他的名字上了光荣榜;中午举行婚礼,他当上了新郎,新娘是他师傅的女儿,红娘则是他的师傅。师傅对女儿说:“这个后生踏实、肯干、靠得住。”

1984年9年,亢龙田以综采一队副队长的身份,与一众工友从官地矿来到西山煤电集团位于古交市的西曲矿,投入轰轰烈烈的古交矿区第一特大型矿井的建设。同年12月1日,西曲矿正式投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亲临剪彩。

众所周知,煤矿是个艰苦行业,煤矿工人长年累月工作在阴冷潮湿的地层深处,还随时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的威胁。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毫不夸张地说,选择做煤矿工人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龙田是个有毅力有韧劲的人。几十年来,他始终是第一个下井,最后一个出井的人,从来不怕吃苦受累,脏活、累活抢着干。”西曲矿的工友慷慨地说,“我们总是踏着龙田的脚印下井,龙田总是踏着我们的脚印出井。”

井下25年,亢龙田苦活累活抢着干,年均出勤350天以上,义务出工900个以上,仅义务工就可多出煤近4万吨。

1988年,亢龙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199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随着荣誉的增多,他的社会兼职也多了起来,参加的活动也很多。但为了不耽误生产,亢龙田常常是白天外出活动,夜里赶回矿上下井,或者连班加点把耽误的工作日补回来。

作为综采一队副队长,亢龙田既管安全又管生产。那时,井下条件艰苦,运煤的煤溜子老坏。每当这种时候,亢龙田就让工友们用吊链把贴地的煤溜子吊起,身高1.7米多的他自己爬进去维修。井下阴冷潮湿,地上积水污泥,他都全然不顾。

一次,表姐从青海来看他。亢龙田在准备去接表姐的路上听说工作面设备出了故障,就把接人的事搁在一边,赶去下井。这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等他回到家时已是第三天,远道而来的表姐端详着面容疲倦、眼里布满血丝的表弟,吃惊地说:“你上的到底是什么班呀?要两天一夜才回家!”

亢龙田的二女儿、28岁的亢娜说,小时候,他很少能见到爸爸,以至于她头脑里有这样的想法:爸爸就应该不在家,应该天天下井。

井下25年,他19次带头排险,6次受伤、全身12处骨折、10个手指中6个畸型,去世时右臂骨还嵌着一块钢板

“龙田身上有一股子拼劲。一旦遇到危险或故障,他肯定第一个往上冲。”亢龙田综采一队的工友、退休职工王朝儿说。

一天早晨,工作面皮带巷顶板来压,靠机头处已经发生漏顶。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大面积冒顶,情况非常危急。在这危急时刻,当其他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已经交了夜班、准备出坑的亢龙田闻讯后立即返回,率先进入危险区。在他的带动下,早班的工友们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避免了一场冒顶事故的发生。

上世纪80年代,矿上“普采”使用的是苏联生产的康拜因采煤机。一次,单体顶板支柱绞接梁断裂,亢龙田的一个小拇指被砸。“整个皮肉都掉了下来,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让人看了心里发毛”。但是,在矿上的医务室包扎后,亢龙田第二天又出现在井下。

“小伤就不说了,大伤住院都是我在照顾他,从来没听到他哼过一声;每次住院都是伤没好,他就从医院跑出来下井了”。为此,曹春梅没少与亢龙田生气。

井下25年,亢龙田19次在工作面带头排险,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工人和煤矿财产,他6次受伤、全身12处骨折、10个手指就有6个畸型,到去世时右臂骨还嵌着钢板。

那是1988年6月底的一天,为保证采煤机正常生产,亢龙田在处理滚帮煤时被塌落下来的偏帮煤埋了进去,当场昏迷,头部被砸伤,右大胳膊齐刷刷被砸断,右锁骨两处骨折。

整整3个月时间,亢龙田的上身被石膏固定着不能动。3个月后,他身上的石膏被取下,但左胳膊还用绷带吊在脖子上。

根据亢龙田的伤情和医生的诊断,工友们都以为他以后下不了井了。即便治好,没有一两年也上不了班。

但是,身上的石膏去掉后,干惯了活的亢龙田一刻也闲不住。他的脑海里都是朝夕相处的工友们,是井下热火朝天的采煤工作场面。

于是,亢龙田不顾医生的劝告和家人的阻拦,硬是出院了。矿上采区领导拗不过他的软磨硬泡、再三恳求,就让他干点轻松活,在库房发放工具。

当年12月1日,是西曲矿投产4周年纪念日,矿上举行提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和建矿纪念日庆祝大会。 

听着震天动地的锣鼓声,看着工友们脸上洋溢着节日般的喜气,亢龙田再也坐不住了:“我要下井去,而且就在今天!”

下定决心的亢龙田瞒着领导,瞒着工友们偷偷下了井,回到了他热爱的采煤工作面,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工友们中间。

到了井下,亢龙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胳膊上的伤口还未愈合,用绷带吊在脖子上,锁骨也没完全恢复,干活只能用左手。特别是井下阴冷潮湿的环境,让伤口一阵阵钻心地疼。

但是,天生倔犟的亢龙田没有退缩。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上班时,口袋里总装着一些去痛片,实在疼得顶不住了,就吞几片。从此,他愣是没有误过一个班。

直到去世,亢龙田的右胳膊上还留着一块7厘米长、两厘米宽的钢板。曹春梅说自己多次劝丈夫取了钢板,但是亢龙田说,要取这块钢板,还得在医院再躺上3个月,又得耽误上班3个月。因此,他一定要等到退休后再取它。

“亢劳模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我都没有听过他一声呻吟。”西曲矿供应科的王建忠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亢龙田病情加重,王建忠曾两次到医院陪护近一个月。严酷的放疗、化疗让亢龙田对食物难以下咽,吃啥吐啥;加上癌细胞的肆虐折磨,阵痛来临时,亢龙田面如土色、浑身湿透。但被病情折磨的瘦弱不堪的亢龙田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没有呻吟过一声。阵痛过后,他依然是病房的开心果,讲笑话、唱歌,让病房充满笑声。

井下25年,他从初中毕业生成长为高级技师,精通5项工种技术,管理也是一把好手

1985年,即来到西曲矿的第二年,亢龙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亢龙田感到新时代的矿工不仅要有勇于吃苦的精神,更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

特别是他所在的西曲矿,是我国“七五”重点建设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际能源贷款建成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也是古交矿区投产的第一座矿井,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一流的成绩,光凭蛮力是不行的,必须从传统的吃苦型矿工向有文化、有技术、善管理的技能型矿工转变。

但是,亢龙田心里清楚,要想实现这个转变,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来说无疑是一道很大的难关。

“亢龙田不仅骨头硬,还有一股子狠劲,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西曲矿工会副主席张晓兵说。

从这一年起,亢龙田将工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先后自学了几十本有关综采方面的技术图书,自修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工作中,在苦干的同时更加注意巧干,使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985年,亢龙田在全矿安全技术考试中夺得第一名。此后,全矿两届技术比武,他均获得综采单项冠军。1989年,亢龙田以全矿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技师证书。不久,又以92.8的高分取得高级技师资格。2001年,年近47岁的亢龙田拿上了太原理工大学会计学函授专科毕业证书。

亢龙田精通综采支架、采集、运输、皮带、泵站五大工种的技术。在井下,不论哪个岗位缺员,他都可以顶岗作业,一般的机械故障他都能排除。

靠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亢龙田多次承包全队后进班组并改变其落后面貌。大夜班产量几个月上不去,队务会上,他主动提出承包。

队长笑着说:“你是全国劳模,就不怕包不好砸了牌子?”他果断地说:“把荣誉当包袱背,那活得有啥劲,我包定了。”

承包大夜班后,亢龙田和全班工人拧成一股绳,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当月的班产量就跃居全队第一。

img651.jpg

1997年,西曲矿把亢龙田分管的采煤工作面命名为“龙田工作面”,希望以此为龙头促进全矿的质量标准化。亢龙田不负众望,经过几个月努力,使“龙田工作面”成为全矿的样板工作面,并被当时的省煤炭工业局评价为“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综采工作面。

亢龙田带领西曲矿综采一队连续1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年年雄居甲级队行列,两度突破年产百万吨大关。亢龙田本人也成为集苦干型、技术型、管理型、开拓型于一身的新时代矿工,被誉为“矿山铁人”。

铺满沙发、茶几和双人床的奖章、证书和绶带仿佛展示着亢龙田作为煤矿工人光荣而辉煌的一生。他3次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生产能手、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矿山铁人”称号。他连续当选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多次受到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一份泛黄的1997年5月12日的西曲矿《职工之家》杂志上,记者看到当年亢龙田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的向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学习的决定中这样写道:“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爱厂如家、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求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一心为公、不计得失、为民服务的精神,代表着我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风貌,是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全国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 

儿童落轨、民宅失火,他都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路遇歹徒,他毫无畏惧;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

“我是机关负责劳模管理工作的,工作中和亢龙田接触较多。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和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时代精神。”西山煤电集团机关党委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王志强说。

作为一名从煤矿工人中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亢龙田心中装着矿工兄弟的嘱托。每次进京参加人代会,他都积极建言献策,涉及煤矿工人的吃粮、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特别是煤矿职工队伍稳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全国人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得以妥善解决。

从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成长为著名的“矿山铁人”,亢龙田有钢铁般的意志品质,有不怕苦累和艰险的铮铮铁骨,更有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浩然正气。儿童落轨、民宅失火,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路遇歹徒,他毫无畏惧;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

1991年夏天,矿上安排全国劳模亢龙田外出休养路过泰山时,碰到几个歹徒正在殴打南京化工动力专科学校自动化系的学生。当时,3名学生被打得口鼻流血,其中一人全身多处受伤。围观的人很多,但无人敢出手相助。亢龙田毅然推开众人,一把抓住了那个仍在挥舞皮鞭抽打学生的歹徒。

气焰嚣张的歹徒先是一愣,接着就把亢龙田围了起来,并叫喊着“打!打死这个爱管闲事的家伙。”亢龙田一边对歹徒大喊:“打人犯法,这道理你们不懂?”一边掏出了人大代表视察证。几个歹徒虽然不知道人大代表证有多厉害,但被亢龙田的一身正气震慑,都软了下来。亢龙田一路护送学生下山,直到交给老师。

1992年,亢龙田坐火车回西曲矿,到古交车站时,听到有人喊:“火车压人啦!”他下车看到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倒在铁轨旁。有人说,这个孩子不行了,准备后事吧。但亢龙田仔细观察了孩子的伤情,提出要立即抢救,并抱起孩子向医院跑去。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孩子活了过来。主持抢救的医生感慨地说:“再晚点这孩子可能就没救了!”

2003年5月,亢龙田被调往西山煤电集团安监局监察处任副处长。但他依然带着对煤矿工人的深厚感情,凭借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经常深入井下一线严格执法检查,满腔热情地续写“铁人”新篇。

2008年汶川地震,亢龙田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多次捐款近两万元。“据我们掌握的资料,亢龙田先后捐款累计达5万余元。”西山煤电集团一名工会干部说。

“亢龙田是从我们西曲矿综采队一队出去的,他的事迹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煤矿工人,他的精神始终激励一代又一代西曲矿人开拓进取、奉献不止,为煤矿的转型发展作出贡献。他无愧为时代的楷模。”西曲矿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张虎说。 

“矿山铁人”亢龙田已经逝世整10年,但他的精神永存。正像中国能源化学工会给他的评价:亢龙田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煤炭系统广大职工的优秀代表。他以爱岗敬业走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钻研技术学在前、见义勇为做在前的“四前”风格,以扎根矿山、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矿山铁人”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永远是全国煤炭工人学习的榜样。

【思考】

43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亢龙田成为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

他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煤矿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是集苦干型、技术型、管理型、开拓型于一身的新时代矿工。  

他扎根矿山、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矿山铁人”精神就是对劳模精神的生动诠释。

劳模是最美的劳动者,是国家的栋梁、时代的旗帜。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植在广大人民心中,让伟大的劳模精神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