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从何而来? ——山西焦煤华晋焦煤沙曲选煤厂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化选煤厂记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陈秋莲
一个位于吕梁山麓柳林县沙曲村的选煤厂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一流智能化选煤厂,底气何来?
“偏居一隅却胸怀世界,是因为我们突破了一项一年能带来6000万元利润的技术,攻克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快速走在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3月18日,山西焦煤华晋焦煤沙曲选煤厂党委书记刘浩说。
沙曲选煤厂现有规模为800万吨/年,入洗原煤全部来自华晋焦煤沙曲一矿和二矿,主要为低灰、低硫、特低磷、强粘结性的优质主焦煤,享有“中国瑰宝”之美誉。
2019年,该厂抢抓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机遇,在重介、浮选、粗煤泥3个分选环节中选择了“绊倒”许多同行的灰分检测精准度这一技术攻关难题。厂长薛学勇拍板,将“重介分选智能系统化研究与应用”立项,决定引进一种名为“中子活化”的分析检测技术。
“难就难在这一技术在国内炼焦煤领域处于空白,没有经验可借鉴,万一不成功,不仅400多万元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还会影响企业智能化进程。”薛学勇坦言。经过与厂家协商,双方达成共担投资风险、分“精煤灰分检测系统”“原煤均质化系统”两步实施、根据项目使用效果分阶段付款的合作协议。
经过向同行取经、邀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该厂技术人员放开手脚,集中力量展开攻关。一年后,重介分选智能系统投入生产,灰分检测精度稳定保持在0.15%之内。随后,该厂在原煤入仓环节引入了中子活化煤质分析仪。投入使用后,重介精煤灰分波动进一步减少,总精煤回收率提高了0.6%,效果远超预期。
走进该厂重介车间,一台全自动机器人伸长手臂,精准快速地从集料槽中抓取出一把把“黑金”,由破碎机“嚼碎”后,输送到煤质分析仪进行“体检”。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相比人工操作节省了1个多小时。
该厂总工程师郭世明介绍,这台高精度在线煤质分析仪增加了采样、制样、化验等工序,做到了煤样不落地、过程不干预、数据高精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年入洗原煤400万吨、每吨精煤和中煤差价1500元计算,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000万元以上。
至此,该厂“重介分选智能系统化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结题。2021年12月,该项目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入选煤炭行业标杆案例,获得山西焦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技创新结出丰硕果实:2022年,该厂总精煤平均灰分达10.92%,同比提高0.29%;中煤带煤、矸石带煤指标合格率均为100%。而今,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该厂已规划出涵盖浮选、粗煤泥环节以及相配套的16个智能化项目,正阔步前行在由“全国十佳”行业标杆向世界一流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