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提升产改兴企“加速度” ——兰花集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兰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明在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上讲话
兰花集团党政领导及工会班子成员
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揭牌
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兰花集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会计实操现场
序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历史见证壮阔的行程,时间镌刻坚实的步伐。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我们把时间的长镜聚焦在位于晋城市的兰花集团。成立于1997年9月的兰花集团,经过20多年发展,已成为集煤炭和煤化工传统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位列2022年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第193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40位、山西企业100强第25位。集团核心控股企业兰花科创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价值上市公司,获得 “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等荣誉。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旧动能的转化,得益于企业持续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在创新中拓延发展空间、延伸发展领域,更得益于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这一经营理念。近年来,兰花集团把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依靠和发动全员的智慧和力量管理企业、建设企业、发展企业。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职工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成为公司产业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们兢兢业业、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兰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明如是说。
强部署抓落实
以点带面绘就产改多彩画卷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改革为了产业工人,改革依靠产业工人,改革造福产业工人。立足于此,兰花集团围绕“做大科创、做强兰花、做实国投”的战略思路,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公司整体发展体系,明确目标、高位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力推进,初步形成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拓宽两条晋升渠道、搭建三个提升平台、优化四项激励机制”的“1234”工作模式,打造出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动力。
高位布局,强产改之基。“政治上保证”是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产改工作启动以来,兰花集团积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配套制度、狠抓机制创新,切实加强产改工作基础保障。
该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李仲明任组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组,全面负责产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落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方位助推兰花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产改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细化了产改的实施步骤,建立了党委领导、工会牵头、各方协同、试点推动、全面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在此基础上,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兰花集团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速提质行动”,各基层单位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把产改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逐级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改革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强化引导,聚产改之力。基层是推动产改不断深化的基础,企业是落实产改目标任务的主体,职工是投身产改实践的主力。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基层单位和广大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产改,兰花集团积极召开动员推进会议,宣传产业工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全集团营造关心、支持、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试点示范,促产改落地。产改工作直接面向一线,行业情况各异,企业发展有别,职工需求不同。兰花集团坚持 “大局观”导航、 “方法论”驱动,鼓励基层各类企业聚焦要点、重点、难点首创先试,探索“先行”之道,谋划“先成”之策,进而激活“满园春色”。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玉溪煤矿、大阳煤矿、东峰煤矿、唐安煤矿、煤化工公司、田悦公司、兰花药业、煤层气公司等试点单位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到厚植爱党爱国爱企深厚情感,从健全完善工资分配、正常增长、长效激励到架起多元发展“立交桥”,从紧盯 “急难愁盼”到全方位关怀爱护,结合实际勇于探索、推动落实,使兰花集团的产改工作向着更加稳健、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认识到产改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把以产业工人为中心作为推动改革的基本取向,必须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推动改革的主攻方向,必须把发挥基层企业主体作用作为推动改革的关键所在,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总体思路不动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兰花集团工会主席司麦虎总结道。
举旗帜筑信念
凝聚产业工人队伍“精神伟力”
汇聚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兰花集团坚持抓住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这个重点和关键,把党组织建设延伸到车间、项目、生产一线,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等宣传宣讲,积极创新实践党员与骨干“双培养”模式,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引领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实践中来。玉溪煤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职工,组建宣讲队伍,依托“职工书屋”和党建活动室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邀请太岳干部学院张淑平进行《铭记晋城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授课,组织党
员干部、劳模先进和工会会员观看电影《长津湖》,重温红色岁月;拍摄微视频《劳动者的一天》,记录玉溪劳动者的日常,讲好产业工人故事。
东峰煤矿以2021年被列入“山西省党的创新理论示范点”为契机,以“北岩魂”、矿史展览室、 “职工书屋”为阵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覆盖全员的集中学习和丰富多彩的读书分享等活动,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在矿报、“东峰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劳模风采”宣传专栏,举办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线上开展劳模工匠微宣讲和 “说劳模、话工友”微视频征集活动,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开展党员干部“初心闪亮”“冲锋在前”双实践活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担当奉献;常态化开展“你读书 我买单”活动,成立东峰读书会,在各基层办公区域设立读书角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职工有信仰,企业有力量”,一系列有温度、有特色、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我们感受着兰花集团2.5万名产业工人在企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信心和钢铁般的战斗力。
搭平台拓赛道
练就产业工人队伍“过硬本领”
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兰花集团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提升”的人才发展原则,紧扣“有技术会创新”的要求,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创新创效平台,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搭建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打造知识型队伍。“素质上提高”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兰花集团与中国矿大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在5家煤矿和1家地面企业开设教学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 “订单式” “点餐式”授课,把“双师制”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半工半读的灵活学习方式有效落到实处;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导煤矿、化工专业人才到基层单位锻炼,丰富其基层工作经历;坚持“全员大培训、常年不断线”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全员培训模式,采取“互联网+”模式,与中国煤炭协会等合作建设远程教育在线平台,推行从业人员素质积分制管理,根据各专业和工种不同特点建立相应题库,通过月度考核、年终评比等手段,从制度层面调动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从“工”到“匠”的蝶变。
搭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平台,打造技能型队伍。技能大赛是一种比拼技能水平高低的考试,也是助力产业工人成长的一条“高速通道”。兰花集团工会以“建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为主题,常态化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和多工种技能比武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训,引导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劳动和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工匠人才破土冒尖。以大阳煤矿为例,兰花集团在推进产改过程中,积极打造思想教育高地、工匠培育营地、精神弘扬阵地 “三个基地”,构建职业培训、技能竞赛、岗位创新 “三个平台”,完善职工激励、技能认定、权益保障“三个体系”,让人人崇尚劳动创造、人人争当劳模工匠成为主旋律,使公司先后涌现出多名省、市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省、市行业职工技能大赛获奖选手。
除组织产业工人参加技能竞赛外,兰花集团积极推动产改成效向经济效益转变,通过组织“五小”竞赛深化职工创新创效。2020年以来,兰花集团共收集各类“五小”竞赛优秀成果131项,集团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五小”竞赛优胜单位。其中,上报市总工会108项、省总工会26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及市级优秀成果奖33项,申请专利成果20项,创造经济效益3337.53万元。
搭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打造创新型队伍。职工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激发智慧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兰花集团最大程度发挥优秀技能人才在培育创新精神、转化创新成果、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先后建成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成为企业技术难题的 “攻关站”、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 “中转站”。
在此基础上,兰花集团根据整体生产经营运行特点,积极成立煤炭创新工作室联盟和化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创新工作室联盟积极整合各级创新工作室资源,围绕创新课题、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形成“1+N”集群放大效应。
如今,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兰花集团技能人才的成长中形成了辐射效应,使示范引领、人才集聚、创新攻关、培育传承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优机制畅通道
激活产业工人队伍“动力引擎”
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激发产业工人队伍的内生动力,激励产业工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过去,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偏窄,导致一些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不愿深耕技能工种。兰花集团用实招解决待遇不高的问题,用真招解决成就感不强的问题,从优化激励机制到拓宽晋升渠道,不断打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优化“四项激励机制”,让产业工人有获得感。兰花集团按照“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四项激励机制”:一是政治激励机制。坚持发展党员向关键岗位、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越来越多的专家人才、技术能手和一线优秀职工被吸收进入党组织。二是薪酬激励机制。该集团结合晋城人才新政,积极健全人才薪酬激励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本科生800元/月、研究生2000元/月的补贴;严格按照工匠、技师评聘级别落实相关待遇,煤炭企业工匠、技师平均工资上涨20%至30%,其它企业上涨15%至30%;对在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的特级技术标兵、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分别给予两年期1000元/月、700元/月、500元/月的奖励,真正树立起“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鲜明导向,极大地增强了职工学技能、强本领的信心。三是成果激励机制。该集团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技术创新成果的人员给予双重奖励。四是荣誉激励机制。除了提升待遇,兰花集团坚持高规格召开劳模表彰大会,让高技能人才更受尊重、更有尊严、更显价值;每年组织开展省、市及集团劳模疗休养和健康体检,营造了尊重劳模、崇尚劳模、学习劳模的浓厚氛围。
拓宽两条晋升渠道,让产业工人有奔头。产改工作推动以来,兰花集团积极畅通高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真正为产业工人打通职业晋升 “断头路”、破除职业成长 “天花板”、架起多元发展 “立交桥”。
该集团突出 “高精尖缺”导向,制订出台 《兰花集团技能人才(技术工人)管理办法》《兰花集团引进人才待遇规定》《特聘技术专家薪酬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积极构建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双通道。一是职业发展通道。该集团试点推行工匠技师制度,科学设置工匠、技师、技术大拿、首席技师4个发展层级,引导广大技术工人争当高技能领军人才;结合煤矿和化肥化工单位生产岗位实际,为伯方煤矿、新材料等14个单位合理设置工匠职数158个、技师职数42个。二是职称发展通道。2020年,兰花集团申请并取得省职业技能等级(初、中级)认定授权,涉及工种71个,取得质量督导员资格3人、考评员资格77人。截至目前,该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436人、职业技能人才475人。
除此之外,为让产业工人在生活上更有归属感,兰花集团工会从衣食住行到医教养安、从休息休假到职业健康、从劳动报酬到福利待遇,全方位关心爱护产业工人,让他们既干得舒心又过得顺心,既受到重用又收获尊重。
通过这些措施,兰花集团广大产业工人切实感受到产改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不断增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语
岁月不居,其景日新。推进产改以来,兰花集团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创新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今,扩容、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兰花集团注入了勃勃生机、积蓄了发展潜力。
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兰花集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探索符合中央部署、贴合职工需求、契合兰花特色的产改之路,团结带领广大产业工人为兰花集团建设集煤炭、煤化工、煤层气、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田建平
责编:韩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