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 ——定襄法兰专业镇按下发展“加速键”

2023-09-01 08:52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山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李震川

我省北中部有一座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的美丽小城———定襄县。从汉代开始,打铁就成了定襄的传统手工艺,绵延至今,民间素有“一斗芝麻的铁匠”的传说。挥舞的铁锤锻打出优质的兵器与农具,伴随着定襄人穿越朝代更迭的烽烟战火;走进新中国,高高耸立的夹棒锤裹挟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开启了定襄法兰制造的历史。如今,锻造业智能制造的科技风暴引领定襄法兰制造进入新时代,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定襄人以自己勤劳的双手,按下了定襄法兰专业镇发展的“加速键”。

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风电和压力容器法兰,是一家享有广泛盛誉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进入天宝公司的制造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米×8米的“天宝智慧数据大屏”以及分列左右的各类大大小小的显示屏。身着一尘不染的工装的现代“铁匠”们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各类设备的运营。透过玻璃窗望去,巨大的厂房内,大大小小的吊车、叉车和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看似很少,但效率极高。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天宝公司基于“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项目,生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不仅实现了节能减耗、减排治污及循环利用,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借助科技的力量,天宝公司2022年销售收入达近8亿元,生产的产品享誉国内外。特别是风电法兰产品,成为各大电力公司和风机制造商等40多个单位首选信得过产品”。

对于定襄法兰行业的巨大变化,山西恒跃锻造有限公司的张建伟、张瑞父子有着更深的体会。张建伟1970年出生,2003年进入法兰行业。“当时全靠人力推拉扛举各类锻件,放入1300摄氏度高温的煤炉里烧制,然后放在夹棒锤下捶打成型。每个班组一天工作10个小时才能生产七八个直径1米左右的法兰件。全程都是高温作业,而且使用夹棒锤会不可避免地铁屑飞溅,危险性很大。我当时一边干活,一边暗下决心,说成个啥也不能让我儿子将来从事这项工作。”张建伟回忆说。

然而,张建伟还是食言了,儿子张瑞长大后不但从事法兰行业,而且和自己在一家公司、一个车间工作,成了真正的“上阵父子兵”。张瑞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与管理,工作既轻松又安全,收入也很可观。”

地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定襄锻造行业多年来一直沿用“师带徒”的传统技能培训模式,已经明显无法适应如今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的行业需求。2022年7月,忻州市工匠学院天宝分院、定襄工匠学院先后在天宝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定襄县总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除组织县域企业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外,还多渠道邀请专家教授、劳模工匠前来授课,截至目前已培训企业职工928名,一批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一代产业工人助力定襄法兰产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拥有法兰锻造企业302家,从业人员42000人,年产量120万吨,销售收入139亿元,占国内四大法兰生产基地年销售额(400亿元)的三分之一……2022年9月,定襄县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专业镇,定襄法兰制造业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定襄县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从顶层设计、对外推介、平台打造等角度发力,有力推动法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我们创新提出了‘12356’发展思路,‘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到2025年,锻造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远景目标是以‘百亿级锻造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在招商引资、错位发展、平台赋能、外贸出口、市场主体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主动融入‘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就是坚持两轮驱动,以创新驱动和规模驱动为重点,‘十四五’期间,规上企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实现倍增,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3’就是打造标准体系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三大平台。‘5’就是建设综合服务、研发孵化、会展交易、检验检测、工匠文化5个中心,致力把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打造成为定襄法兰国际创新中心。‘6’就是发挥六大园区的承载功能,按照‘专业镇+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重点规划发展精密锻造园区、传统锻造园区、智能制造园区、军民融合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产业链延伸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