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平:笔耕不辍书写矿山情怀

2023-09-07 21:33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1120462971250565.jpg


艺术经历:王汉平,山西应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朔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朔州市文联、朔州市作协签约作家。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山西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职工征文活动中,他的诗作《走进新时代》获得三等奖;2021年11月,他的作品获得“颂党恩、话工会、咏朔州”全市职工征文比赛散文类一等奖;2021年12月,他的作品《从我家变化看矿山变化》在全省职工“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现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矿工作。


王汉平是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矿的一名重卡司机,也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文学爱好者。通过不断努力,他在文学、新闻、摄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去年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日前,记者采访了王汉平。

小时候的王汉平语文成绩优异,心中埋藏着一颗文学的梦想,可理想与现实往往有着一定的差距。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初中毕业后,他就回村种地。可他没有气馁,农闲时节拿起笔练习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平日里就爱写写画画的他,一旦有空就把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写成文章,投给《山西农民报》《雁北日报》和应县广播电台。尽管被采用的稿件少,他心里却乐滋滋的,因为在当时的农村人眼里,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时间不长,他就成了村里、乡里的 “笔杆子”。

2004年年初,他在矿山文学爱好者郑春梅的帮助下,从老家应县农村招聘到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安太堡露天矿,成为一名重型卡车司机,一下子从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因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逐渐成为一名行家里手,获得了集团的各项荣誉。

繁忙的工作浇不灭他心中的那团火,在文学的广袤土地上,他辛勤地耕耘着。他学历不高,写作基础并不好,又从未参加过正规文学写作培训班,也没听过相关讲座。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工作并留心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新闻素材和文学素材,每天下班后不管多晚都要挤出时间看书、学习,练习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

2019年,由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煤矿作家,朔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工会主席黄树芳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文化小哥——王汉平》,洋洋洒洒近万字,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王汉平的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之路以及背后的故事。文章在各新闻媒体和文学刊物陆续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让王汉平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3月的一天,他通过朋友了解到平朔露天设备维修中心安太堡卡车车间工会主席顼和平三十年如一日帮助328对新人喜结连理的故事后,就利用下班时间进行深入采访。不久,他写的《顼和平——30年把“红娘”当成事业做》在 《中国煤炭报》《朔州日报》等相继刊登,在平朔生活区及朔州市区大龄青年男女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纷纷找顼和平介绍对象。

该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优秀共产党员,原生产二队重型卡车司机杨文茂11年安全行驶14万余公里,运煤量能装18万余节火车皮并在多次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的事迹感动了他。他利用休班时间写出了5000余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杨文茂:平凡岗位走出的全国技术能手》在《朔州日报》及《今日平朔》全文刊登。

由写新闻通讯稿到创作文学作品过渡是一次较难的转折过程。长时间写矿山新闻,新闻的语言要求植根他的心中;而平时阅读小说、散文、诗歌这些带有感情温度的语言,活灵活现地映入他的眼帘、滋润他的心田。他开始试着转型。王汉平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时说:“说实话,真要动笔写点随笔、感悟还真是挺难的,远没有起初写新闻稿件顺当,根本找不到感觉。”为此,他广交文友,参加各种文学讲座培训和各种读书活动等。朔州市大小图书馆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十多年来,他笔耕不辍、锲而不舍,累计在国家、省、市级及集团公司新闻媒体和文学期刊发表作品上千篇,其中多部作品获奖。王汉平笑言,在文学的道路上,他始终是一名永远不知疲倦的跋涉者。眼中有光,内心才有力量。

本报首席记者 司雁


责编:韩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