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涛:匠心见证葡萄化酒的神奇之旅

2024-06-27 17:17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赵晓涛:匠心见证葡萄化酒的神奇之旅

本报首席记者 司雁

6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近距离了解酿酒车间负责人赵晓涛的工作。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赵晓涛,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跟随他的脚步,我们来到怡园酒庄的储酒车间,只见大大小小60余个不锈钢储酒罐排列整齐,容量从5吨到60吨不等。

当天,赵晓涛的主要任务是安排近期的生产任务,包括80吨原酒的灌装、原酒的抽清倒罐工作,以及监控不锈钢罐的储酒状态。酿造车间里有8名职工,在赵晓涛的指挥下,正在进行倒罐和罐的清洁工作。赵晓涛来到一个储酒罐的旁边查看,发现此罐红葡萄酒的温度是12℃,在正常范围内,符合工艺要求。因为夏季红葡萄酒在罐内储存的温度控制得比较低,通常控制在10℃到15℃。

C20240627-qy-149406.jpg

随后,他从一个不锈钢储酒罐中接了一杯红葡萄酒,通过看颜色、闻香气、尝口感的方法,鉴别罐内酒的储存状态。经过品尝,他认为这罐酒保持着新鲜的状态,品质很好。之后,这罐酒将和其他不锈钢罐里的酒进行混合、调配,再经过澄清、过滤等工艺,之后就可以装瓶上市了。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每天会抽查三四个酒罐的酒进行品尝,直到所有酒罐都抽查一遍。除了抽查外,他平常的工作主要是下达工艺任务,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跟踪生产记录。每年8月至10月的采收发酵季,是酒庄最忙的季节。他每天要走两万余步,爬上爬下十几趟,协调人员、设备、物料等多方面保证葡萄顺利入罐和发酵。

记者很好奇,一串小小的葡萄是如何变成酒的呢?赵晓涛对此津津乐道:“以红葡萄酒为例,在采收季,被采摘的葡萄进入分选车间,分选、除梗、破碎后装进发酵罐,再经过浸渍、酒精发酵、压榨、苹乳发酵等一系列工艺转化为葡萄酒。发酵结束后,葡萄酒经品尝被判定为不同的质量级别,然后被分装进不同容器进行陈酿。通常等级较高的酒会被装入橡木桶陈酿,周期一般为12到18个月。”

之后,我们来到酒窖,这里存放有400余只进口橡木桶,目前是2022年份的葡萄酒正在陈酿。只见他用手拧了拧橡木桶的密封塞,查看胶塞是否拧紧,又拿出取酒器,取了木桶内的红葡萄酒进行品尝。他笑着说:“我们每个月都要对木桶酒进行抽样品尝,跟踪和记录每桶酒的状态。今天品尝的这桶酒,橡木桶带来的香气和果香融合得很好,单宁质感也不错,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出桶了。”橡木桶可以赋予葡萄酒更加复杂的香气和结构,使葡萄酒的品质更高。

随后我们来到化验室。在这里,化验员要完成葡萄糖度、酸度、成熟度以及葡萄酒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实时跟踪每批次酒的质量状态。这里还有一个品酒区,通过品尝对装瓶后的葡萄酒进行质量跟踪。今天,赵晓涛品尝的是一款2021年份的红葡萄酒。这瓶酒刚装瓶两个月,现在酒体已经恢复到装瓶前的状态。

让赵晓涛难忘的是2014年。那年,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单独完成了一小罐葡萄酒的酿造,从葡萄挑选、入罐浸渍、酒精发酵、苹乳发酵、入桶陈酿,直到最后的调配灌装都任由他发挥。可喜的是,经过18个月的木桶陈酿,这款装瓶后的赤霞珠获得了RVF(中国优秀葡萄酒年度大奖)金奖,甚至可以拿来和法国名庄酒比较。这次成功的酿酒经历极大鼓舞了赵晓涛,也充分激发了他的酿酒潜能。

“21年了,每天干着同样的活儿,有没有感到职业疲劳?”记者问。他笑着回答:“我的工作让我见证了一颗小小的葡萄变成美酒的奇妙之旅,每天都能发现新变化。酒在变化,自己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乐趣,感到很快乐!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慢慢探索葡萄酒的奥秘,不断钻研下去。”

责编:邢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