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手语服务,帮她找到了新工作
河北日报记者 孙青 米彦泽
9月25日下午,听障人士李娜通过微信和记者分享找工作的经历,“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找工作很难。”
紧接着,她发来一个笑脸表情和一行字:“幸好,通过12345热线解决了。”
每个工作日,石家庄市长安区的一栋写字楼,上班族进进出出,80后李娜正是写字楼里一家公司的保洁员。
听不到声音,说不了话,许多工作对李娜关上了门。大专学的广告设计,但由于交流困难,李娜毕业后始终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进车间做灯检工、包装工,摆摊卖冰粉,勤快的她尝试做过很多事。
“冰粉卖得不好,孩子正上小学,今年夏天,我又重新开始找工作。”李娜托亲友介绍、在网上投简历,都没有回信。
“小程序里增加了手语服务专区,这下方便了,大家碰到事儿,可以去试试。”6月12日,河北省聋人协会主席郑杰把“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开通手语服务的消息,分享到听障好友群里。
求职屡屡碰壁,李娜看到这条消息,决定向12345热线求助试试。
“我现在没有工作,可以帮我找工作吗?”
“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不太需要沟通对话的,什么活我都可以干。”
热线视频接通,李娜与话务员互相打着手语交流。
“我们会登记下您的信息,转给相关部门。”
“好的,谢谢你!”李娜一边点头,一边向屏幕里的话务员竖起大拇指。
收到12345热线推送的信息,石家庄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武金冉联系上李娜。
详细询问李娜的技能、意向,查看多家残疾人就业福利型企业的用工需求,又在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上筛选岗位,武金冉与多家用人企业对接后,向李娜推荐了长安区一家公司的保洁工作。
今年7月,李娜顺利入职。一个月收入2500元,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够花了。
“大家都在群里说,12345热线手语服务非常方便,特别感谢这项服务。”李娜在微信中告诉记者。
为了让听障人士“无障碍”地享受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去年,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和省残联联合向中国残联申请了“12345热线无障碍服务”试点。
“试点建设过程中,我们受到新闻中配备手语播音员的启发,在‘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开设了手语服务专区。”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热线管理处处长岳建华介绍,自今年6月12日上线以来,他们已经受理办理听障人士诉求160余件次,涉及求学、就医、工作、出行等日常生活多个领域。
高邑县的曹先生通过12345热线表达求职意愿后,高邑县就业服务中心为他推荐了十多个工作岗位;一次长达58分钟的手语翻译服务,帮助底先生办好了驾驶证;石家庄市张女士遇到消费纠纷,求助12345热线后,收到商家退费近万元……
一条热线,帮助听障人群办成一件件实事。
“翻看这些工单就能发现,很多健全人眼中的小事,却是困住听障人士的大事、难事。手语服务,让我们‘听’到他们的心声,还能‘陪’他们办事、帮他们办事。”3个多月来,岳建华很受触动。
岳建华说,接下来,省12345热线将开通听障人士事项办理绿色通道,提升办理效率,与相关部门一起,让听障人群的每一份需求都得到尊重与回应。
责编:韩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