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垭邂逅三毛

2025-04-15 08:39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号: A A-

黄桷垭邂逅三毛

李瑞华

作者简介

李瑞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刊登于省内外报纸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每当这首悠扬的《橄榄树》在耳畔响起,思绪总会不由自主飘向三毛。她曾说: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她的梦想触动着我,让我对前往黄桷垭充满期待。

去年仲秋,我去往重庆游玩。一天,在楼下早餐店偶然听闻三毛的故乡黄桷垭与下榻的嘉陵江畔仅相距七公里。喜悦之情难以抑制,即刻踏上探寻之旅。

沿着南山老街缓行,脚下的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显得温润古朴,街边传统的小吃店弥漫着烟火气息。在小巷深处、黄桷垭山坡边,一座古朴的川东老宅静静伫立,这就是三毛故居。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于此地,幸福地度过五年时光。门前挂着三毛幼年时与家人泛黄的老照片,承载着温暖的旧时光。随着岁月流逝,往日的烟火早已消散,但这座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在绿荫环绕下依然宁静而庄重。

故居大厅,迎面是一尊三毛的塑像,长发及腰,翘着二郎腿。屋内简单而古朴,老旧的蒲团、木桌和椅子……虽已褪去光泽,却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在三毛80岁生日之际,故居向公众开放。故居既是三毛生平和作品的展示,也是对那个时代生活方式的回顾。故居内陈列着三毛生前的物品、手稿、照片以及与她相关的文化产品,让参观者对这位著名作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站在故居后院,望着那棵三毛曾荡过秋千的黄桷树,不禁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儿时的她与伙伴嬉笑玩闹的场景。因儿时喜欢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便将 “三毛”这个名字留在了自己的人生里。这片土地的质朴与自由在她心中种下了向往远方的种子。后来,她踏上了走遍世界的旅程,从撒哈拉沙漠到加纳利群岛,从西班牙到南美,脚步从未停歇。她用文字记录远方的故事,让读者透过她的笔触看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世界。

三毛一生敢爱敢恨,带着浪漫漂泊的梦想行走于世界,将游学经历付诸笔端。她最打动人心的始终是对“远方”的执念。正如她在 《撒哈拉的故事》中所写:“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深深地感染着无数读者。

1989年春暖花开之际,三毛回到自己的故乡,在旧居周围沉默良久。或许她回忆童年的美好,或许感慨时光的流逝。门前大树的枝干上悬挂着一首用毛笔书写的歌谣: “黄桷树,黄桷垭,黄桷树下有人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会写文章。”满含家乡人对她的怀念,使来访者心生敬意。

怀揣这分执念,我进入故居旁的“三毛印象咖啡馆”。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弥漫室内,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每个角落,营造出温馨惬意的氛围。墙上的照片里,三毛身材高挑、长发飞扬,身着一袭长袍,在撒哈拉沙漠上奔跑,尽显洒脱随性。

临窗而坐,点上一杯拿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捕捉三毛留下的一丝丝气息。邻桌的交谈声传入耳中,才知这里三毛未曾来过,却因店主对她的热爱,将咖啡馆作为粉丝们心灵交汇的港湾。

这间咖啡馆,因黄桷垭与三毛的渊源,让南来北往的人因共同的热爱而相聚。许久,我才真正理解老板娘开店的深意。

轻抿咖啡,馥郁香气在舌尖散开。我一边品咖啡,一边手捧《给你一匹马》。阅读时,透过那些文字,似乎触摸到她内心的柔软。书中,三毛对亲人的爱与怀念真挚深沉,对生命的审视深刻感人,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思绪随之飘远……

陡然想起三毛与贾平凹令人叹息的神交。他们远隔千里、从未谋面,却因赏识彼此文字,在书信往来中结下至深的友谊。本盼望二人在西安相聚畅谈,但世事无常,三毛骤然离世,这场会晤终究未能实现,成为贾平凹心中无法释怀的伤痛。

这段跨越地域、山海与生死的友情,让我们见证了文字传递情感的力量,也为文学界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窗外,夕阳缓缓落下,余晖洒落桌上。我满含热泪,从贾平凹《哭三毛》《再哭三毛》哀伤的文字中抽离思绪,心情难以平复。那一刻,我愈发深切地感受到,杰出的作家即使身处不同地域,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借助文字让心灵与灵魂产生共鸣。

岁月流转,三毛已去往另一个世界。然而,她的故事和精神犹如一首悠远的歌,回荡在黄桷垭的每一个角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愿我们在这纷繁嘈杂的世界,像三毛那样,勇敢地追逐自由、梦想与爱,奔赴最美的山海。

责编:周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