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重工:以“智”赋能助跑新赛道
引进国内先进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北方重工:以“智”赋能助跑新赛道
山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师萟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北方重工用智能化促转型,让企业发展迈上新赛道。
近日,在北方重工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加工零件,工程师忙着调试新引进的一批自动化设备。这是该公司在赶制山东客户订制的冷轧生产线。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期刚完成印尼客户无缝管整装生产线设备订单,3月底还交付了云南客户的铝板线。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业务已经拓展到十多个国家,第一季度接到2000多万元的订单,较去年同期提高20%。
生产线智能化
以往,传统焊接自动化程度低,作业环境充满烟尘、弧光和轰鸣声,工人干活全靠经验,很难没差错。如今,企业投资近2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大型龙门焊接机器人,通过AI算法和视觉、激光、电弧传感器协作,实现了焊缝实时跟踪与电流电压等参数自适应调整,可以更加灵活地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焊接精度和效率,达到焊缝检测最高标准。同时,机器人24小时不停,生产智能化使人员倒班生产变成“黑灯工厂”。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相关技术进步直接关系到制造水平的升级。北方重工引进一系列新设备,如卧式加工中心的刀库一次性可同时装夹60把刀,按照设定程序机械手2.5秒就可以完成换刀。而以往,技术熟练的老工人换刀也得10分钟以上。新设备转速9000转起步,最高可达25000转,而旧设备的转速只有3000转。生产效率平均提高1.5倍以上。
管理手段智慧化
数控刀片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件,因此刀具管理至关重要。北方重工引进智能刀具柜,集刀具存储、管理、检索、取用等功能于一体,能实时追溯和统计分析刀具使用记录,工人刷脸即可领用或退回,简化了刀具管理流程,减少了物料浪费,降低了用刀成本,省钱、省时、省心。
在车间门口的生产看板上,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这是企业搭建的智慧生产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采集智能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企业在精确实时的数据信息支持下,制订出最佳生产计划,对人员、产线、设备、物料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敏捷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建立校企实训场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新型技术人才的培育。北方重工与太重技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前储备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解决就业难、用工难问题,实现市场与就业、育人与用人共赢。企业还将成立培训基地,加强产学研融通合作,通过提供更具实操性和场景化的学习平台,让“学”和“用”更好结合,培养输出更多AI应用型人才,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北方重工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研发中心,与高校联合研发攻关,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大胆创新,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生产成套管轧设备,与中北大学合作完成25层立体智能车库项目建设。
责编:邢雁